写在裸辞第 121 天
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
Realize your youth while you have it. Don’t squander the gold of your days, listening to the tedious, trying to improve the hopeless failure, or giving away your life to the ignorant, the common, and the vulgar. These are the sickly aims, the false ideals, of our age. Live! Live the wonderful life that is in you! Let nothing be lost upon you. Be always searching for new sensations. Be afraid of nothing.
—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2025 年 6 月 4 日,我裸辞了。距今是第 121 天,本人当前余额 5370.21 元。
前几天做了个「人生量尺」的练习,核心问题是给自己的生活评分。我在 0 分 糟糕透顶的生活 ~ 10 分 理想生活之间,选择了 7 分。本来是想打 8 分的,想了想现在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积蓄也不够未来半年的生活费,抗风险性还是有点弱,遂减了一分。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的生活可以到这个分数,不是 6 分将将及格,也不是 3 分枯槁低迷,居然是 7 分 8 分可以称得上是良好、优秀的状况。很长一段时间,准确来说,是我大三到重新大三直至毕业的那段时间,我都在生存的边缘线徘徊游走。往前走是 3 分了无止境的痛苦,往后退是“会饿死”的 2 分恐慌。
念书的时候我只想要不那么痛苦,活下去、不断读,试图找到让自己不那么痛苦的答案。他们说我是想太多,就是因为太想理解这一切、太想发现真实的自我才痛苦。我隐约觉得不对,但又无力反驳。
几年后我读到勒内·夏尔(René Char)的诗,由衷地庆幸我没有死在秋天的河流里,庆幸我还在阅读、还在挣扎。
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他有着同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筛分机》1
Plus il comprend, plus il souffre. Plus il sait, plus il est déchiré. Mais sa lucidité est à la mesure de son chagrin et sa ténacité à celle de son désespoir. […]
— René Char, CRIBLE
毕业成为真正的社畜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劳动力确实是值点钱的,甚至能活得不错——可以租下一间小小的公寓,可以吃到好吃的食物,可以……感到安全(就算只是在自己的衣柜,只是十分钟)。
在中国,在深圳,就算只是售卖体力,做 20 元一小时的早餐店临时勤杂工,也是不会饿死的。城中村有 800 元的单间,餐饮店通常都包三餐,21 个工作日 8h 的工作时长会得到 3360 元,还能剩下 2560 元。这是最低的生存要求,我是可以做到的。任何一个 25 岁的青壮劳动力,都是可以做到的。
我想我紧绷了太久,以至于对生存这件事的恐慌固化成了弥散性的氛围,「不能停下来,不能停下来,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会饿死」。我一直觉得“饿死”对我来说是个很奇怪的意象,事实上,我很难追溯到饥饿的回忆。
我只是吃得很快,因为好吃的东西如果不吃快一点,会被哥哥弟弟抢走。因为吃得快就会被夸奖,不会耽误他们收拾碗筷。我还有一些情绪性进食的问题,时常会暴饮暴食。因此,我从来没挨饿过(甚至常常吃撑),那为什么害怕“饿死”呢?
大概是因为「吃饱」是一种原始性的生存必需,自己长大的小孩只能通过它来表达恐慌。这又显得奇怪,因为裸辞放弃收入来源不是会直接将其放大吗?在「想要」生长出来之前,「逃跑」才是本能——一定是有更大的恐慌出现了。
一百二十一天太久了,久到我的记忆都开始模糊,久到我下意识地放轻那些痛苦。我只记得我一直在呕吐,只要是工作日,四楼的厕所里一定会有一个抱着马桶的我,有时候只能吐出苦水,有时候能吐出一些食物残渣,更多的时候只是干呕。
私频里的记录显示我从一月就陆陆续续说想吐,三月开始吐,穿插着头疼、胸口疼和心脏疼。呕吐越来越频繁,直到四月末开始每一个工作日都在呕吐。人类的感知和事实确实存在些许偏差。
发生了什么呢?情绪都消散的现在回望,频繁出差、熬夜的身体透支,追着热点跑的疲惫无望,认为自己正在生产垃圾的自我否定以及和 +1 的沟通无果,反复把自己冲撞出数条破破烂烂的裂缝,却被「第一份正式工作必须呆满 1 年」的莫名其妙执念勉强兜住维持人形。
无法认同消费主义导向的论述,无法接受流量贩子的玩法,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无法满足老板娘的需求。
没有最后一根稻草,没有那个瞬间。透明胶被水流冲击失去黏性之后,原本的裂缝依旧在那里,水流也依旧冲刷——又不是不能用。悄无声息,直到呕吐物出现,越来越频繁,像是碎掉的前兆。
不想碎掉,想逃跑。于是,逃跑。
揣着两三万,提离职,交接,跑路。甚至还有闲情逸致给同事们准备我的离职礼物,0 人在意我的体面告别。相熟的同事诧异我居然现在才辞职,庆祝我脱离苦海。
恭喜我成为无业游民。
采访一下这位女士,离职之后有什么感觉?
……
……
……没有什么感觉。
是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朋友说离职不应该很爽吗?我说没有什么感觉,非要说的话……有点不知所措。
仓鼠一直在滚轮上,突然拿掉滚轮,它依旧会下意识地往前俯冲。我没有幸运到拥有可以护住仓鼠撞上墙的手,我只有我自己。不,这样说太冒犯我的朋友们了。曾经也许撞过墙、也许想象过墙的仓鼠们告诉我,前面有墙——只是我没料到大家的墙都不尽相同,相同的只有很疼。
确实很疼。很混乱。原来在棉花般的混沌里往前走,也会疼。无法心安理得的无所事事,又没有足够的能量让好事发生。
离职前只想好好睡一觉,不用担心有恶评、不用担心有未回复的消息、不用熬夜等制作团队完成内容、不用担心休息不到十五分钟就要被 call 回工位。离职后却焦躁到失眠,一遍一遍地刷信息流,好像能抓住些什么。
想起之前读到的一句话,「你首先是个动物,其次才是个人,最后才是个社会人」。首先作为一个动物,我有像小猫一样好好吃饭、好好喝水、好好狩猎、好好睡觉了吗?
显然没有。所以,开始晒太阳,开始调整作息,开始学习好好生活。
我调整作息的方法很邪修——去早餐店打零工。绝赞履约性让我不会随便鸽人,早上固定的起床时间也可以调整我的生物节律。意外地收获是我很容易让自己处于高唤醒的状态提供服务,偶尔还会遇到熟客猜测 ta 的「老样子」,这也相当有趣。可惜国内对于这种初阶服务行业的薪资太低了,否则当蓝领可比白领好玩多了。
结束劳作便去锻炼,迫切想要恢复机能,每天花两个小时泡在健身房,又因为身体恢复不足而无法持续。转而只做有氧,可过于无聊耐心告罄,尝试代谢阻力训练(Metabolic Resistance Training, 简称 MRT),在高心率中感受到生命力,疲惫也如影随形。只好反复调整计划,摸索出这具身体的偏好。现在是传统力量训练➕有氧的模式,减少动作,把单天的运动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半小时力训半小时椭圆机),主打一个「当下是舒服的,隔天是精神饱满的,对训练是期待的」2。
练完顺路去超市买菜,和肉档阿姨闲聊,拎着她切好的肉回家做饭。楼道传来对门 523 的饭菜香味,忍不住上前搭话,遂变成蹭饭的常客,顺带帮姨姨解决一些数码问题。住在隔壁的物理老师偶尔也会给我投喂果汁,他的小狗 yoyo 回了老家,我失去了一位好朋狗。下楼丢垃圾的时候和保洁阿姨打招呼,递给她挑出的纸箱和水瓶。就这样,在和人类的不断交往中触摸到「附近」。
去散步,路上试图辨认周边的花草,结果在查完名字的第二天又会忘记它们的名字,于是只好再重新认识一遍。偶尔爬上屋顶看着晚霞发呆,看着像烟一样的云,想起之前曾经看到的大王云。特地去拥抱了总是能在前司工位上看到的那棵树,用身体理解着「独树一帜」。地球 online 真有趣啊,这些彩蛋能再多一些就好了。
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度过迟来的、漫长的暑假。
一如小孩总想长大一样,我也总是着急地想要成为大人,去体验新世界。于是再度爬上滚轮,这次是我自己选的。
蠢蠢欲动想尝试新的媒介表达,漂亮的视听语言是不是我也可以做到呀?人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无限的时间足够学会任何事情。
拉片,把之前觉得讲故事很厉害的博主的片子按镜头拉了大半,十二分钟的横版长视频,两百八十多个镜头,室外室内都有。再考虑到剪辑和音效以及叙事节奏,模仿难度远超预期。受挫 ✖️1。
退阶,去掉实拍,只是用录制素材,像之前实习做的那类视频,简单且适合教程向内容。把之前的文章改成更口语化的脚本,结果完美主义出现,改了四版仍然不满意,像个无情的甲方,遂搁置躺平。受挫✖️2。
仰卧起坐,降低难度和标准,如果长视频工作量这么大,那直接用口播+实录素材的方式是不是启动起来就不那么难了?是的,然后这条片子被小红书暗夹了,大概是触发了敏感词。受挫✖️3。
更换选题,抛弃完美,切小号发出不及格视频,三天后 4 人点赞。受挫✖️4。
新世界原来也满是荆棘。
这才有趣啊,游戏才刚刚开始呢。
这些挫败、不甘和疑惑,正是这场逃离的意义所在。我停下来,是为了有足够的能量去容纳我选择的痛苦,也是为了看清到底是什么能让我穿过这片荆棘之地。
我现在的答案是,人是靠瞬间活下去的。
刚开始恢复训练的时候,练背出现了明显的训练后酸痛(DOMS),第一次这么清晰地意识到这块人体最大的肌肉区域的存在。它在我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就在默默支撑着这具人类躯体了呀。而接下来,它会因为超量恢复(Supercompensation)而变得更加强壮。太好了,是力量,我们有救了。
网上冲浪看到「向我介绍你,但不要提及你的国家、性别、民族、职业、爱好、收入、年龄、学历、家庭、父母,等等一切人们常用的身份标签。如此,你说的你,才是你的灵魂。」我对此没有确定答案。有天看晚霞的时候想起这个问题,在想「是个会安静看日落的人」算不算答案,我并不满意它,我觉得不够。但 Ben 告诉我说,「这已经是很好的答案了」。
和昊宇分享小猫的日常,我说妹妹总是睡在我枕头上,如果我睡了枕头,它就睡在枕头上方的格子柜里。他说妹妹是在守护我睡觉,怪不得她白天睡大觉,原来是晚上在我梦里打怪兽。是啊,妹妹是我的英雄。
考过科二找米丽吃饭,她比我还高兴。为我欢呼,做好吃的给我,一起打毛线、看电影,久违地感到幸福。
去驾校报名,教练让我试开绕圈。双手扶上方向盘、松开离合器,让车辆动起来的时候,感受到了自由和强大。
做人格结构解离的主题阅读,看到书里理论框架的引用原文在千禧年间发表。原来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人在乎这些事了。
意识到「我怎么能讨厌我自己呢,我要陪我走那么久」而痛哭。
……
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都是绝对。
在这永恒之境,让万物穿过自己,再去改变世界。
-
法语原文参见 https://www.poemes.co/crible.html ,完整译文参见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7498268 。 ↩︎
-
出自何立安,详见「何立安博士:很少人知道最好的训练法,其实也是最轻松的|【初日会客室】何立安」【精准空降到 08:5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STKzZE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