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个人计算机革命(The Personal Computer Revolution)

2022-10-02
5分钟阅读时长

3.8.1 微型计算机

相较于那个时代放在公司或大学中的“普通”(normal)计算机,1970s 出现了「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它的出现源于以下因素:

  1. 强大、体积小、便宜的单芯片 CPU
  2. 集成电路(IC)的进步,可用于充当 RAM/ROM 的低成本固态存储器的出现
  3. 磁带和软盘等便宜可靠的存储介质
  4. 用电视机稍作改装而成的低成本显示器

3.8.2 Altair 8800

个人计算机出现的准确时间节点难以定义,“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名号存在争议,如 Kenback-1 或 MCM/70。但第一台取得商业成功的个人计算机,通常认为是 Altair 8800。

Altair 8800 是 1975 年亮相于《Popular Electronics》中售价 $439 美元(约为如今的 2k 美元)的个人计算机,由 MITS 公司制造,需要自行组装。组件包相关的产品有内存、纸带读取器,甚至是电传接口——用于从纸带上读取更复杂的程序后,使用电传终端交互。

3.8.3 BASIC 解释器

因 Altair 8800 的程序仍然需要使用机器码写,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保罗·艾伦 (Paul Allen)为能在 Altair 8800 上运行 BASIC 程序(BASIC 是一门更简单更受欢迎的程序语言),需要一门能将 BASIC 代码转化为可执行机器码的程序,名为「解释器」(interpreter)。

类似于编译器,解释器是在运行时进行转化,而编译器是提前转化。MITS 公司同意他俩试试。

两人在飞机上赶工完成后在总部进行演示时才知道代码可行,但一切进展顺利,MITS 允许该软件在 Altair 8800 上搭载,于是 Altair BASIC 称为微软的第一个产品。

3.8.4 Apple-I

Altair 8800 的出现催生出了大量的计算机爱好者,其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计算机爱好小组是「家酿计算机俱乐部」(the Homebrew Computer Club)。

该小组的第一次聚会在 1975 年 3 月,组织观看第一批运来加州的 Altair 8800 。在这次聚会上,24 岁的斯蒂芬·沃兹尼克(Steve Wozniak)被 Altair 8800 激励开始设想自己的计算机。

1976 年 5 月,斯蒂芬·沃兹尼克向小组成员展示了原型机并分享了电路图,在他的设计中电脑需要连接到电视中显示并且提供了文本界面,这在低成本计算机中十分罕见。

同为小组成员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建议:与其免费分享设计,不如直接出售组装好的主板。但用户仍然需要自行配装键盘、电源以及机箱。

于是苹果公司的第一个产品 Apple-I 于 1976 年 7 月以 $666.66 美元的价格进行发售。

3.8.5 the 1977 Trinity

Apple-I 这样自行组装的计算机吸引了爱好者们,但个人消费者和公司却对其不太感冒。

1977 年,市场上出现了 3 款开箱即用的计算机,称为 1977 年的“三位一体”(the 1977 Trinity):

  1. Apple-II:苹果公司提供的第一个有全套设备的产品,其提供了简单色彩图形和声音输出,于低成本机器而言十分了得。Apple-II 卖出上百万套,苹果公司由此成为计算机行业的前沿。
  2. TRS-80:由 Tandy 公司生产,由 Radios hack 销售,故有此名。不如 Apple-II 先进,但价格只有其一半,销售量可观。
  3. Commodore PET 2001:采用集成了计算机、显示器、键盘和磁带驱动器的一体化设计,目标在于吸引普通消费者。

the 1977 Trinity 均自带 BASIC 解释器,使得不那么精通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使用 BASIC 写程序,由此带来面向消费者的软件行业开始腾飞,出现针对个人计算机的游戏和生产力工具,像是计算器、文字处理器等。

最热门应用(killer app)是 1979 年的 VisiCalc ,其是第一个电子表格程序,是微软 Excel 和 Google Sheets 的老祖先。

3.8.6 IBM PC

the 1977 Trinity 将计算机大规模地带入了家庭、小公司以及学校里,这引起了 IBM 的注意,因忽略不断增长的微型计算机市场,其市场份额从 1970 年的 60% 下降到了 30% 左右。

1980 年,IBM 最便宜的计算机 5120 的价格约为 1w 美元,无法与 Apple-II 这样的产品竞争,IBM 需要另辟蹊径。其派遣了十二名工程师(后称为“肮脏十二人”,the dirty dozen)进行自由地独立设计,不受公司内部政治斗争干涉。

该团队采用了与 IBM 传统做法不同的方式:自己做硬件来节约成本,而后与其他公司合作。1981 年,他们发布了 IBM 个人计算机,简称 IBM PC。

IBM PC 是自由选择下的产物,而非局限于之前的惯例,其使用了 Intel 的芯片、微软的 MS-DOS 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是采用了「开放式架构」(open architecture),拥有良好的文档和扩展槽,使得第三方可以做硬件与外设——包括显卡、声卡、外置硬盘、游戏控制杆等其他组件。

这种名为 IBM Compatible(IBM 兼容)的开放架构刺激了创新、引发了竞争,从而带来了庞大的生态系统。

竞争对手公司可以遵循同样的标准制作出自己的 IBM 兼容计算机,因此 Compaq(康柏)和 Dell(戴尔)也开始售卖 PC,进而使得 DOS 迅速成为最欢迎的 PC 操作系统。

在庞大的潜在用户群的诱惑下,软硬件的开发人员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 IBM 兼容平台,而潜在消费者也会考虑哪种计算机的软硬件选择更多,正如雪球效应一样。

3.8.7 Macintosh

在一众性能更好但非 IBM 兼容计算机的公司中,只有苹果公司保持着足够的市场份额。苹果公司最终采用了完全相反的方式——「封闭架构」(closed architecture),用户通常无法加新硬件进计算机,通过控制软硬件来提高用户体验与可靠性。

IBM 和苹果这种不同的商业策略是“MAC vs. PC,谁更好”这种争论的起源,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用词并不准确,因为两者均为 Personal Computers。

为了能在低成本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苹果需要提供比 PC 和 DOS 更好的用户体验,因此他们于 1984 年发布了 Macintosh,一台提供了图形界面的一体式计算机(带有鼠标),极具突破性且价格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