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毕业三两事

2023-06-13
8分钟阅读时长

2023 年 6 月,我第 2 次毕业。从大专到三本,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切又如此不同。

排版女工历险记

毕业季逃不开的是答辩,而我对答辩的感受始终如一——排版女工的一场历险。

大专时毕业论文做的选题,基本上就着指导老师在读研时的论文翻新了一遍数据,浅浅分析了遍地铁的营收,并没有什么难度。本科时换成了毕业设计,就着基本参数从理论计算到强度校核再到仿真分析,画离合器的工程图画到鼠标垫掉色,工作量翻了好几番但着实难度不大。

也正是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愈发显得无聊。心照不宣的是老师们并不指望大部分普通麻瓜们会有什么不得了的创新点,但起码得老老实实地堆砌起工作量以表诚心。于是答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场卖弄劳动力消耗程度的表演。而一组老师听那么那么多的学生报告也未必都是自己擅长的课题,至多对语焉不详的部分追问几句细节,不至于过多为难。实在遇着不会的,就原地道歉认错诚恳地说会继续学习就好了吧。

这是我在答辩之前宽慰自己的话,尽管我早早就想明白了这只是一场必要流程,但不妨碍第一个上去的本人紧张到语速直飙到每分钟近三百字,生生把我的逐字稿背得比练习时快了好几分钟……好在报告时耍了点小聪明刻意引导了提问方向,被问到的五六个问题中两三个都早有准备,剩下的不是论文细节盘问就是对格式的修改意见。

格式格式格式,改了百八十遍的格式总还是会有错漏,令人沮丧。更令人沮丧的是这原本不需要如此反反复复地被折磨,学校下发写作规范和国标里能够查到的标准都并没有面面俱到,答辩老师和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于我而言,像是约定俗成而非有迹可循,于是只能一头雾水地被反复打回。

说真的,谁他喵能料到一篇论文里会有三种英文字体?!谁他喵知道表的磅重得是 1.5 磅和 0.75 磅?!谁他喵知道待求解的未知数在正文出现要用斜体而不是正体?!谁他喵知道顺序标注图号、表号和公式号都得带章节号啊?!最令人抓狂的是我他喵写得时候可保证不了正文字数刚好可以让图表不分割在两个页面啊喂!手敲了近 60 个公式的本人以为这已经够卑微了,没想到 word 能让我更卑微。

起初想说要不顺手再细学下 LaTeX,毕竟平常在 markdown 敲公式也是用它,接着发现学校最后要的还是 word,遂放弃。还是习惯先用 .md 写完了初稿,接着再导成了 .doc 继续手调,这是第一个埋了自己的坑。手动调了百八十次之后,才发现 @书藏 在少数派写的攻略《毕业季,送你一份论文格式调整指南》提供了一些相对方便的 word 技巧。

本人可是兢兢业业地手敲了所有表注和图注……结果人说可以直接设置题注插入QAQ。这倒也没什么,毕竟我都调完了。崩溃的时刻还在后面,我可没想到答辩老师说页边距、段间距和两端对齐都不对,再加上图表不可分页的默认要求,基本上相当于整个版式都要重调,我恨。说来也多少有些好笑,早些年总是执着于寻找所谓“最高效”的可能性,但被指出说“原本习惯的东西就算原理上不够高效,也会因熟悉而在小样本下不那么逊色”。可真正到了不那么熟悉的东西上,反而更不愿意动脑,既有路径就是如此根深蒂固。

且不说 .md 转 .doc 的过程是不是能用 pandoc 预先处理好部分样式,就使用 word 本身而言,大概也做了不少蠢操作。一开始就设置好各类文本的样式匹配,后期再修改时大概就只需要修改样式格式,而非逐段手调;要求顺序编号但后续编辑修改无法随之更新的问题,应当也可以通过域代码或者题注自动完成……但架不住手敲和格式刷看上去那么简单没门槛啊喂,于是还是成了排版民工被软件使用,感觉我的破 office 证书都该出来嘲笑我一番了(误)。

顺便更新一下文章里的公式编号对齐部分的操作,新版本的 word 可以直接键入 #(num) 后在公式窗口按下回车实现右对齐,不需要麻烦地使用表格来保证对齐。文章里三线表的操作其实也不够漂亮,可以参照此处先自定义出三线表样式后,设为表格插入的默认样式一劳永逸。此外,如果页边距调整后自动生成的目录并未右对齐,记得去修改目录样式中对应层级标题的制表位。

如果学校下发的写作规范不够详尽,模糊部分基本上可以参考硕士论文和上文的指南修改调整,毕竟未尽部分大都是用「排版美观即可」来带过,也就无所谓标准规范。另外附赠一个省钱小技巧,在学校打印店砸了大几百的本人最后惊觉,网上随便一家打印店都能让我立省 90%,痛定思痛。

我会陪我走下去

本人的求学历程可谓坎坷,大概上辈子是个伞兵才会总是滑档,不过就算填报志愿不犯蠢大概也算不上是“成功”。去年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提到过,我是临期三个月才决定从国企三班倒跳票到苟学校里,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政策所限,阴差阳错地上本科后被塞进了传统工科。

我,一个物理水平在会考后就不断倒退的文科麻瓜,转本一进校就被机械原理和电子电路围堵。从第一天起就担心自己毕不了业,于是原地表演音乐节目——打退堂鼓,哭着问我能不能退学。对,就是有焦虑到这么夸张的地步。如你所见,本人最终还是没能打成鼓,也因此有了些挺有意思的“文转工”横跳体验。

就个人粗浅的学习体验而言,文科大多时候是在就着前人们的思想框架,试图对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和推断,我时常自惭形秽感觉自己脑子是个摆设,怎么 ta 们还能想到这呢。工科就具象得多,教科书基本上等于使用说明书。一旦明白「人做出来给人用的东西,没道理人学不会」之后,只会换一本讲人话的说明书继续掉头发,而不是自我攻击。这多少也改变了我的学习习惯,毕竟没有人会全文背诵使用说明书后才动手干活,回看也咂摸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道理了。尽管半路出家磕磕绊绊地只学了个半吊子,好在还是顺利毕业了。

未来无人知晓,这是我常听播客的主播常常说的话。1 2018 年那位高考完只想逃离原生家庭的大笨蛋,大概没料到自己的一时软弱会让求学路上徒增如此多的苦头,她只是绝望地想着我可没得选。如果有机会能和她对话,我会说「YOU LIFE IS THE RESULT OF YOUR OWN DECISION」。2

你总是有得选的,这并不是某种受害者有罪论。书上说3,苦难可以被赋予意义,我们就算不能改变痛苦的处境,但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你大可以继续认为两次滑档和所读专业都是半推半就的结果,与你自身的意愿无关。大可以认为是糟糕的原生家庭拖累了你的前进,将陷入管窥犯蠢归罪于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但终究是你要贪恋母亲昙花一现的爱意让渡自行完成志愿填报的权利,是你要浑浑噩噩地听从旧脑的指挥害怕向朋友们请求建议和支持,是你要囿于痛苦甚至用其定义自我止步不前固执地认为没有未来。

可是你看啊,盛夏渐临,未来已成现在。不要再害怕了宝贝,我会继续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地,把你从童年创伤的 looping 中救出来。

工业废水自滤器

之前看十三邀《许知远对话黄灯:我和我的二本学生》那一期,黄灯在深职院办写作工坊时,有位学生写:“该分的水都分完了,‘源头活水’们老师们一直很放心,到时我们这群‘工业废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本人当场落泪。

一方面,困顿被人关注这件事本身就多少令人宽慰感动。另一方面,再次看见那些“各有各的不幸”难免会让人心生绝望——怎么那么苦的事你也要受一遭啊,这破世界有完没完了!

可是宇宙从不会出错。

让我们把视角拉到足够大足够宏观,当能够发觉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只不过是一抹尘埃时,或许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确定性。宇宙中的星体比地球上的沙粒都多得多,生命的出现更是小概率事件。可它已经发生了,我和你所遭遇的那些事也是,仅此而已。宇宙早已接受人类如此懒惰愚蠢的事实,渺小而不自知的某人却还是在自怨自艾。

学历大概是最容易生出鄙视链的东西,而大多数人的前十八年里都只有这一个奔头,将将二十出头时很难逃脱这场比较,我也毫不例外。有意思的是在第一份兼职的时候接触了不少清北复交出身的前辈,不可否认他们的确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极其出色,但抛去名校光环,我还是会忍不住吐槽有些人工作习惯极其糟糕……原来他们也是普通人啊,那我到底哪儿不行呢?如果人生置换,我有可能会成为 ta 吗?或者,ta 会比我从前做得更好吗?

这种空想总是会诱人自耗,我也曾在这种撕扯中变得更加破碎,这显然无济于事。不知道那位写出“工业废水”自喻的同学现在过得如何,同为工业废水本人在即将被倾倒进社会熔炉之际,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就算家人成为加害者,社会无法兑现教育的承诺,学历通胀到名校学子都在哀嚎,一切问题总还是有解,总是能做点什么改变现状。

一层一层滤掉那些幻想、懒惰、傲慢、自卑,把无知的自己送回现实世界。哪怕提纯到最后只剩下一滴清水,也要把它献给痛苦荒芜中与我周旋久的我。


  1. 这句话大概算得上是《无人知晓》这档播客的 slogan 了,主播是孟岩。 ↩︎

  2. 出自汤浅政明(Masaaki Yuasa)的《心理游戏》(マインド・ゲーム )。 ↩︎

  3. 应该是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的《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 ↩︎

Avatar

枝因

Per aspera ad astra